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校地联动传理论,青春之声聚合力|我院“致远”研究生理论宣讲团参加玄武区“知行玄武”理论宣讲暨校地“青言青语”风采展示活动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2日 23:54 浏览次数:

9月12日,玄武区举办“知行玄武”理论宣讲暨校地“青言青语”风采展示活动,来自区相关单位与共建高校的13名青年宣讲员同台开讲,以青春之声传播理论力量、讲述发展故事。南京市委宣传部、玄武区委宣传部和驻区高校马院相关领导出席活动,我院“致远”研究生理论宣讲团代表参加了活动,2024级研究生郑斯薇现场宣讲。

活动中,来自政府机关、街道、高校等单位的青年宣讲员们围绕红色文化、基层治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主题,结合自身学习与实践经历,用鲜活的语言和事例深入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生动展现南京和玄武的发展篇章。我院宣讲团成员郑斯薇作《奋“豆”一生,只为“中国碗”装满“中国豆”》主题宣讲。

郑斯薇深情讲述了盖钧镒院士数十年来躬耕田野、潜心科研的奋斗历程,彰显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科学家精神,突出展现了南农人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坚定信念,并从“农业强国、青年何为”的时代命题出发,呈现了新一代南农青年从理论的“接收者”向实践的“传播者”“践行者”转变的生动过程。宣讲主题鲜明、内容真实、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宣讲团成员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真挚的为农情怀,有效激发了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强国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活动特邀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南通市通州区委党史办主任曹荣琪对宣讲展示进行了专业而精彩的点评。他从理论味道、文化气息、实践温度等多个维度肯定了青年宣讲员们富有特色、生动活泼的理论宣讲展示,认为宣讲既有思想性又接地气,展现了扎实的前期准备和良好的现场感染力。同时,曹荣琪也围绕进一步提升宣讲的吸引力与传播效果,提出了处理好“讲和背”“说和演”“声和色”“叙和议”“言和情”等重要关系的宝贵建议,为青年宣讲员们指明了优化表达、增强共鸣的实践路径。

活动现场,玄武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一级调研员刘艳军,我院党委副书记杨博共同为20名来自驻区高校、单位和区级部门的青年宣讲骨干受聘为新一批“知行玄武”理论宣讲团成员。这批新生力量将充分发挥各自的岗位优势与专业特长,持续聚焦党的创新理论、区域高质量发展实践以及民生服务热点等重点领域,运用青年视角和“青言青语”生动阐释理论观点、解读政策内涵、讲述发展故事,不断为“知行玄武”理论宣讲品牌注入青春活力和时代新内涵。

活动现场,新街口街道香铺营社区党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许艾芳登上讲台,分享了她创新基层理论宣讲的故事,并成立了“许艾芳理论宣讲工作室”。

活动为玄武区校地理论宣讲队伍搭建了交流互鉴的新平台。我院“致远”研究生理论宣讲团作为“知行玄武”理论宣讲联盟的成员之一,将在今后实践中持续深化校际校地交流、创新话语与形式、传播青年声音,立足农业高校特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着力打造一支具有思想深度和实践温度的理论宣讲团队,助力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和高校宣讲工作高质量发展。

图片: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字:郑斯薇

校对:韩红梅

审核:刘勇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