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5日 09:45 浏览次数:次
2024年10月1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逸夫楼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6楼学术报告厅举办“思·正大讲堂”系列活动,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董春雨作题为“数智时代的非人类中心认识论”的主题报告。报告由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卢勇主持,学院严火其教授、石诚老师、高媛老师及马院研究生参加本次活动。
本次讲座董老师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首先是对人类认识主体特征历史回顾。这一部分提及了洛克、贝克莱等哲学家的辩证思想,以及普罗泰戈拉“人的尺度”理论。讨论关系实在与实体实在论,探讨多世界理论下人类与动物世界的共存。其次,董老师讨论了在数智时代,机器越来越多地介入科学的知识,强调机器在科学认识中的不可替代性,举例说明Alpha Go等AI在棋类、蛋白质结构预测等领域的成就,凸显机器智能优势。第三,他提到了AI的本质与发展趋势。董老师提出了一个根本问题:如何审视ChatGPT等AI的本质及其未来趋势?探讨AI从专门向通用领域的发展,回顾人工智能研究的起伏与再热。最后,回到哲学中的本体论与认识论问题。对比了机器伦理与人类伦理,探讨机器是否具备向人类伦理看齐的能力。引入透明性、认知透明性概念,辨析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相关性与因果性上的区别。
讲座的最后,董老师谈到,人类对于机器的种种担忧,折射出的却是人类对于迅速发展的智能系统在某些方面远远超出人类自身能力所产生的恐惧和不安,人类应该理性地看待这种以机器主体的社会角色的改变,而不是坚决地予以抵制。此次“思·正大讲堂”活动开拓了同学们的学术视野,更为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与空间。
文字:郑喆文
图片:黄子斐
校对:张嫦娥
审核:刘勇 杨博
下一篇:思·正大讲堂|技术治理的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