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年05月07日 09:00 浏览次数:次
2022年5月6日下午14:30-16:30,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利用腾讯会议成功举办了线上集体备课会。会议由近代史教研室主任刘俊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姜萍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全体教师出席了会议。
本次备课会经过精心筹备,确定了3个会议主题:关于2021版新教材内容的调整;将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本学期线上教学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参会老师围绕这些主题畅所欲言。
首先,关于2021版新教材的使用体验,大家普遍认为其比2018版增强了可读性和亲和力,增加了二维码、图标、文献注释等形式,大量引用原始文献,必读文献和延伸阅读文献补充了很多历史知识和重要史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新教材内容体系相对旧版有较大调整,新教材减少了三个综述,增加了一个前言,在时间划分上分了五个时期,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三个时期,最后一部分新时代独立出来,备课时需要关注。许多老师都建议以后集体备课会应该多注重梳理新教材的章节重点,课程组教师之间分工合作,交流不同专题的教学方法。
其次,关于如何将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的议题,老师们认为:第一,要把理论讲深讲透,把思政教育与历史事件对接;第二,创新课程形态,提高学生接受度,充分利用线上互动、讲座、学生参与宣讲、让学生写历史随笔等方式;第三,让理论进课堂、进头脑,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正确党史观。“决议”精神融入课堂,要从学习文件精神向领会文件精神转变,向教学资源转变,紧扣教学目的,明确教学主线,从历史视角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突出比较视角。“决议”精神融入课堂,可以更多贴近江苏的历史、南京的历史、南农的历史。本课教学中安排的历史知识“思正杯”实践教学展播、口述史等活动,同学们参与热情高涨,正符合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提到的构建“集体记忆”,也是对“决议”精神的落实。“决议”精神融入课堂,需要解决如何与其他课程有机结合、避免内容交叉重复问题。
最后,关于线上教学问题,老师们普遍反映线上教学师生之间交流更加自由,但教学效果不如线下教学。《纲要》课程的线上教学,存在着学生主动性较差、学习通或慕课系统不够完善的问题。建议教师在讨论区留下问题,与学生及时互动,以了解学生的完成度和学习状况。还有线上课程教学终端太多,会出现混乱,建议以某一款软件为主。老师建议整合本课程相关的阅读书目、纪录片、影像资料,建立我们自己的资源库等等。
姜萍副院长在发言中肯定了近代史课程的各位教师为这次会议作了认真准备,会议获得了圆满成功。姜院长强调,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教师要站稳三尺讲台,尽心尽力完成教学任务,同时鼓励大家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她还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经常组织座谈或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意见。
此次会议在2021版新教材推出首次使用、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本学期线上教学进行10周的关键时刻举行,对于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推动落实“决议”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一步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接下来,教研室和课程组将定期召开集体备课会,积极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推动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文字:刘俊
图片:刘俊
校正:姜萍
审核:姜萍